名人堂

2018年開始,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會每年擇選1012名傑出學友,以表揚他們在:一、社會影響,二、學術成就,三、實踐傅爾布萊特願景「為世界帶來多一點知識,少一點衝突」三個方向的卓越貢獻。

點擊傑出學友姓名可閱覽簡介。

2023 獲獎人

余英華為傑出的亞裔美籍語言哲學及心靈哲學家,其於1969至1987年間執教於中密西根大學。1980年以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身份前往臺灣,於國立臺灣大學進行研究。1989-1997年於印第安那州巴特勒大學先後擔任文理學院院長、教務長及資深教務長。爾後加入紐約州立大學布拉克波特學院,自1997年起至2004年擔任校長一職,並於其任內創設校長獎助學金計畫。余英華將其職涯奉獻給高等教育並留下深遠的影響。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0-1981

哲學家

艾爾曼為著名漢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與歷史名譽教授,以胡應湘58年中國研究獎座教授一職榮退。1983-1984年及1990-1991年以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身份到臺灣中央研究院進行研究。其出版多部著名著作,包含《從理學到樸學》(1984、1990、2001)、《經學、政治和宗族》(1990)、《晚期帝制中國的科舉文化史》(2000)、《科學在中國(1550-1900)》(2005)、《中國近代科學的文化史》(2006)、《晚期中華帝國的科舉與選士》(2013)以及《中國的科學,1600-1900年:艾爾曼論文集》(2015)等。2011年獲頒安德魯梅隆基金會傑出成就獎,該獎項使其得以於五年之中,透過贊助國際研討會及接待訪問學者以推廣國際學術交流。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3-1984, 1990-1991

漢學家/東亞研究與歷史學者

許文雄(許達然)係作家、詩人、專研臺灣歷史的史學家,其21歲時即以第一本著作《含淚的微笑》(1961年)成名。1969年起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逾三十載,至2003年以名譽教授榮銜退休。1983-1984年以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身分到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做研究。退休後回到臺灣,於其母校東海大學歷史學系任教。他的作品展現了對社會的人文關懷及對文明的反思。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3-1984

歷史學家、作家/西北大學名譽教授

孔復禮為著名的中國史學家,專研中國社會史。1963年至1978年間任教於芝加哥大學,隨後於1978年加入哈佛大學,1980-1986年擔任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他的許多作品對中國歷史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其中《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1990)、《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2002)以及《他者中的華人:中國近代移民史》(2008)在其眾多專論及具開拓性的著作中被視為中國歷史研究的傑作。

美國研究暑期學院 1977-1978

中國歷史學家

芮樂偉.韓森,歷史學教授,自1988年起任教於耶魯大學,2017年授任史丹利伍德沃德教授迄今,並於2021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其著作無數,包括《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1990)、《傳統中國日常生活中的協商:中古契約研究》(1995)、《開放的帝國:1600年前的中國歷史》 (2000)。其最新著作《西元一千年:探險家連結世界,全球化於焉展開》以當時世界上最全球化的地方-宋代中國為起點及終點。2013年獲頒古斯塔夫·拉尼斯國際圖書獎共同獲獎人,同年榮獲國際亞洲學者研究大會之最佳人文教學用書獎。

ITT Scholarship 1979-1980

中國歷史學家

李亦園因其對臺灣人類學之發展和人文與社會科學整合的貢獻,被譽為臺灣人類學的先驅。1980-1981年間獲傅爾布萊特獎助,受邀赴美國匹茲堡大學人類學系進行研究。1984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籌創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並任院長至1990年。1989年創辦蔣經國基金會,擔任執行長至2001年,爾後繼續任職該會董事長至2010年止。2000年獲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以表揚其在臺灣人類學領域的成就與影響。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0-1981

人類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其南是一位傑出的人類學家,被譽為「社區總體營造之父」。自2021年起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迄今。1981-1982年間獲傅爾布萊特學生類獎助赴美深造,於1984年取得耶魯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爾後致力於學術研究及公職逾三十載。2002-2004年任行政院政務委員、2004-2006年任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2018-2019年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要職。陳其南實行了一系列透過藝術與文化促進地方發展的政策,以提倡市民社會的意識,其貢獻持續促進族群融合及社會進步。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1-1982

人類學家/社區發展的倡導者

吳榮義,現任總統府資政及台杉投資董事長,2005-2006年出任行政院副院長,曾任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臺灣期貨交易所、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及亞太經濟合作傑出人士小組成員。1982-1983年為耶魯大學經濟學系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其研究專長為經濟發展、總體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合作。2006年獲總統頒授一等景星勳章。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2-1983

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副院長

丁邦新為傑出的語言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教授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Agassiz講座教授。其研究範疇含括漢語音韻學、語音學、方言學和比較研究。丁邦新當選中央研究院第十六屆院士,領導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且為美國語言學會榮譽會員。中央研究院在他的帶領下興建至關重要的文獻資料庫,係為數位人文研究的重大貢獻。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3-1984

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蕭新煌,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及總統府資政。蕭新煌係著作等身的學者,其研究聚焦於對臺灣戰後發展的全面解析和理論建構,亦探討亞洲中產階級的形成和特色,並涉及臺灣和東南亞客家社群的比較研究。2023年出版的新書《檢驗公共知識分子》收錄其58篇論述,見證國內選舉之政黨輪替,分析兩岸關係、政治局勢以及政府新政策,如:新南向政策。他也是《台灣研究百科全書》(4冊)的總主編,將於2024年由Brill Publishers出版。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3-1984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

2022 獲獎人

Daniel H. Bays 為著名史學教授,服務於堪薩斯大學逾三十載,1977年獲傅爾布萊特獎助來台,由中央研究院接待訪問並於此開始專研中國基督教。其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為1996年出版的《基督教在中國:十八世紀至今》。2000年Bays加入密西根喀爾文學院受任頗富盛譽的斯普爾霍夫主席。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7-1978

近代中國歷史學家

艾瑞慈,1960年至1986年間任教於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為遠東藝術名譽教授。二戰後開始專研亞洲藝術,於北非及義大利服役以後轉至中國並自願為中國平民運送醫療物資。Edwards為公認的中國繪畫研究先驅且多次獲得傅爾布萊特和其他獎助赴中國、日本及臺灣,並兩度由國立故宮博物院接待研究訪問。2011年以94歲高齡出版其最後著作《馬遠的心:尋覓南宋美學》。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59-1960, 1963-1964, 1977-1978

亞洲藝術史學家

John T. Meskill,東方研究名譽教授,1959年至1988年間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1962年獲傅爾布萊特獎助到臺灣東海大學訪問擔任中華文明暑期客座講師,1979年再度獲獎來臺於中央研究院客座專研16世紀松江省社會史。其書《中國歷史的模式:循環、發展或停滯?》(1965) 以及《明代書院─歷史散論》(1982) 為中國文明史代表著作。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2-1963, 1979-1980

哥倫比亞大學東方研究名譽教授

Robert Redfield 從他接受高等教育開始,乃至整個職業生涯皆任職於芝加哥大學,自1927年首執教鞭直至1958年逝世。其創新的拉丁美洲民族誌田野研究備受讚譽,爾後研究涉及中印文明,並於1948年獲傅爾布萊特獎助前往中國。其對「大」與「小」傳統的研究,形塑了一代綜觀舊中國的大眾社會與宗教的人類學學術研究。1950年Redfield獲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48-1949

文化人類學家/民族學家

胡耀恆於1969年獲得印第安那大學戲劇及比較文學博士,其博士論文《Ts’ao Yu曹禺》於1972年由紐約特恩出版社出版。先後任教於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夏威夷大學以及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並創立戲劇學系。曾任國家兩廳院主任、《中外文學月刊》主編、《表演藝術月刊》創刊暨發行人。專精劇場管理、歐美戲劇理論、歐美戲劇史及劇場史、比較文學,著有《西方戲劇史(上/下)》等數本著作。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0-1961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鄭天佐是表面物理與奈米科學、原子動態學以及原子分辨率顯微學的國際權威。1966年於美國賓州大學取得物理博士學位後,即於該校物理系任教至1993年。而後返回臺灣擔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並於1992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2-1963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王文興為臺灣著名作家,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及中國文學系教授,其長篇小說《家變》、《被海的人》和《剪翼史》為臺灣當代文壇的創新傑作。2009年獲頒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2011年獲法國政府頒贈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位。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3-1964, 1976-1977

作家

張朋園為近代中國史學家,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及主任,其代表著作有《梁啟超與清季革命》、《立憲派與辛亥革命》等。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5-1976, 1980-1981

近代中國史學家

2021 獲獎人

Arthur E. Link是一位美國學者,1957到1964年間於密西根大學擔任東亞思想教授,專研中國佛教歷史與哲學。其博士論文〈釋道安,西元312-385年:傳記論文〉為關於釋道安生平和對中國佛教發展之影響的重要著作。1969年發表於《宗教歷史》期刊中的〈道安般若本體論的道家前例〉對中國佛教之研究同樣貢獻重大。1961-1962年間時任助理教授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助,於臺北中央研究院擔任研究學者。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0-1961, 1961-1962

密西根大學教授

白智仁是一位美國人類學家。其於1965年受任蒙大拿大學教職後,大半人生都在該校教授人類學。他早年於現今的北京輔仁大學研習語言並獲傅爾布萊特獎助金研讀蒙古文和文言文。除了學術成就外,白智仁也以橫跨中國的冒險旅程和其在國共內戰動盪不安的時局下於西藏與年輕時的達賴喇嘛會面而聞名,此趟旅程紀錄於他2006年出版的《羌塘之死:西藏,1950》之中。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49-1950

蒙大拿大學教授

孫觀漢被譽為「臺灣原子科學之父」,是首位以「閃爍計數器」測定中子及證明月球會自行發光的科學家,在美國擁有超過40項專利。他於美國匹茲堡大學取得物理博士學位,並於1958年獲得傅爾布萊特學人獎助金,受邀擔任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及第一任原子科學研究所所長,協助建置臺灣第一座原子爐。孫觀漢還曾擔任中華民國出席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代表團的顧問。孫觀漢獲頒許多著名獎項,如美國的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獎(CIE-USA Annual Awards),其對臺美皆貢獻重大。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58-1959

原子科學家

李抱忱是一位作曲家和合唱指揮家,終身致力於音樂和外語教育。他推動並指揮了第一個於中國巡迴演唱的合唱團。李抱忱曾於耶魯大學和愛荷華大學等美國知名學府研讀音樂教育以及教授中文。1958年,應教育部之邀,以美國在華教育基金會第一位傅爾布萊特學人之身分,至臺灣推動合唱教育。之後繼續在臺灣提倡音樂教育,帶動臺灣音樂欣賞之風潮,影響迄今。曾獲教育部金質學術獎章和美國陸軍語言學校之紀念勳章等殊榮。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58-1959

作曲家/合唱指揮家

狄培理是一位美國漢學和東亞文學家。1949年時,他以傅爾布萊特學人的身分在北京大學進行研究,但因軍隊圍城,研究被迫中斷。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狄培理投身於教授和研究中國思想史,尤其著重於儒家傳統。他撰寫和編輯了超過30部著作,對研究中國哲學史和文學史貢獻卓著。透過比較研究,狄培理培養了多元文化觀點,鼓勵全球交流。此外,他也將宋明理學和當代新儒學引入北美學界,被公認為美國儒學研究的最高權威。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49

漢學家

攝影:郭英聲

申學庸是知名的聲樂家和音樂教育家,在重慶師範學院,成都藝專和東京藝術大學完成學業後,遠赴義大利深造。1956年返臺後,二十七歲的申學庸創辦國立藝專音樂系,1962年創辦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為台灣奠定音樂的專業基礎,桃李滿天下,影響至為深遠。1992年「聲樂家協會」成立時,申學庸被推選為第一任理事長。1993年,出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1995年,獲頒「國家文藝獎」的「特別貢獻獎」。2000年至2018年,擔任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2009年出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申學庸推動台灣音樂與文化事務六十多年,貢獻非凡,是備受社會敬愛的文化界前輩。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7-1978

聲樂家/音樂教育家

陳隆志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國際法學者,他是New York Law School榮譽教授,專精的領域是國際法、人權法、聯合國與台灣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在學期間(1954-1958)高考三考連中(行政官、司法官與外交官),大三司法官是全國性高考榜首。1960年8月到美國留學,四年間,先後獲得西北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法學碩士與博士學位(J.S.D.)。畢業之後應聘在耶魯法學院擔任研究員、資深研究員從事研究,1967年與社會科學泰斗Harold D. Lasswell教授合著出版Formosa, 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s(St. Martin’s Press);1980年再與新港國際法學派兩位開山祖師Myres S. McDougal以及Lasswell教授合著出版Human Rights and World Public Order(Yale University Press),這兩本國際性學術著作,對當代國際法與國際人權法的研究影響深遠。

最近陳教授退休前後數年間,由Oxford University Press相繼出版三本書: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Law (3rd edition, 2015);The U.S-Taiwan-China Relationship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cy(2016);Human Rights and World Public Order(該書於1980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後,已成國際人權法經典之作;牛津大學出版社在2019年的新版乃特別將原書全部刊印,加上陳博士長篇的新引言,闡述原書出版後約四十年來國際人權法重要的發展)。陳博士真多漢文著作中,要特別介紹:1971年《台灣的獨立與建國》、2018年《美國、台灣、中國的關係:國際法與政策觀點》(係上述2016年英文原著由作者與其夫人千壽所譯)及2019年《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這三本大作共同為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及國家正常化建立堅實的法理基礎。

此外,陳博士於1997年創立「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扮演民間智庫的角色,作為匯集台灣理念相同的社會菁英與學術界人士的知識、智慧及才能的平台,強調以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的政策研究,並提出台灣國家正常化前瞻性的規劃與理念傳播。同時,也在美國紐約創立New Century Institute,與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合作,為促進台灣與世界的人性尊嚴與人類安全盡一份力量。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0-1961

臺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及董事長
美國紐約法學院榮譽教授

葉嘉瑩是一位知名詩人與漢學家。1950年代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淡江大學和輔仁大學。在臺灣大學時,葉嘉瑩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助,至哈佛大學和密西根大學作訪問學者。在哈佛時,她與美國漢學家海陶瑋合作研譯中國詩歌,尤其是唐朝作品。葉嘉瑩1969年開始任教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帶出多屆傑出學生。1991年,她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之稱號,成為學會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國古典文學院士。葉嘉瑩也在1993年協助天津南開大學成立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6-1967

詩人 / 漢學家

劉鐵錚是臺灣國際私法領域的權威之一。他在美國南美以美大學取得比較法碩士及猶他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在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授課。劉教授在1981和1982年度,先後獲得教育部法科學術著作獎及傑出研究教授獎。從1985年至2003年間,他擔任司法院大法官。劉鐵錚和陳榮傳合著之國際司法論,至今仍不停修訂再版,為臺灣各法學院校所用。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8-1969

前司法院大法官

羅銅壁是一位臺灣化學家,專攻蛋白質化學研究。他曾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數次訪美進行學術交流,並取得日本東北大學之博士學位。他赴美參與的研究計畫之一為人工合成全球首例荷爾蒙蛋白質。除了化學領域的貢獻外,羅銅壁也參與改進臺灣的教育體制。應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錢思亮所邀,於1972年創辦了生物化學研究所。亦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以及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主任。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8-1969

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9 獲獎人

畢乃德博士是一位美國中國史學者。他於哈佛大學完成博士學位,並為第一位哈佛燕京交換學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美國國務院的中國情勢專家。1946至1956年期間,擔任康乃爾大學亞洲研究學系系主任,同時也是先前《亞洲研究期刊》的重要推手。畢乃德博士是第一代以中文原文文本研究中國歷史的美國學者。他於1962年獲得古根漢人文獎學金。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49-1949

康乃爾大學榮譽教授

葛伯納博士為人類學家,同時是著名的中國研究學者。他擁有康乃爾大學的博士學位,並於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人類學。葛伯納博士於臺灣進行博士論文的田野調查工作,並於教職退休之後持續從事臺灣鄉村之研究。他是第一位研究臺灣鄉村民族誌的西方學者。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5-1966
1977-1978
1989-1990

密西根州立大學榮譽教授

韓德玲女士,明清歷史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歷史博士。曾教授中國歷史並擔任《哈佛亞洲研究期刊》主編多年。最近著作《行善的藝術:晚明的慈善事業》為西方讀者深入剖析傳統中國的慈善文化。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3-1965

哈佛燕京學社
哈佛亞洲學報協會榮譽編輯

高希均博士為《遠見雜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及《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創辦人及董事長。於一九六四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即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系逾三十年, 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等。並獲台灣兩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二〇一六年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5-1976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暨總裁

劉翠溶博士為臺灣歷史學者,專長人口史、經濟史以及環境史。擁有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博士學位。曾任中研院研究員並獲選為中研院院士。於2003至2010年任中研院副院長。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4-1985

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
中央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張格物博士為現代東亞專家。他撰寫關於中國宗教與臺灣和中國的社會政治關係。1976年取得紐約大學東亞歷史與現代歐洲史博士學位。 於紐約城市大學教授東亞史逾三十載,同時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傳統中國學會、現代中國學會主席。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9-1980
1989-1990

哥倫比亞大學資深研究學者

宋學仁先生是亞洲知名的投資銀行家, 擁有美國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並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工作過。他於1994年加入高盛,1998年成為合夥人,2000年成為亞洲區副董事長,主理亞洲投資銀行及私募基金業務。他於2008年退休後成立投資公司「嵩全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0-1981

嵩全資本有限公司董事長

Jeannie Woods博士為演員、舞臺總監、戲劇史學者和教育家。她於紐約城市大學取得戲劇博士學位並任戲劇教授29年。她於全球執導和演出戲劇,包括上海戲劇學院和北京大學,並於國立藝術學院任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其眾多著作如《戲劇與昇華:阿德里安霍爾的藝術創作》, 與臺灣劇作家汪其楣合譯之劇本《複製新娘》。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98-1999

西伊利諾大學榮譽教授

吳靜吉博士為教育心理學家、表演藝術家和作家,擁有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他於1980年共創蘭陵劇坊,訓練出許多臺灣傑出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其眾多著作常以自身經驗出發,關注教育心理和創造力層面。吳靜吉博士亦曾任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他對臺灣教育界和藝術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6-1977

國立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主持人

葉俊榮博士長期奉獻於臺灣法學界,並曾於政府任職。他獲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於國立臺灣大學教授憲法、行政法及環境法逾三十年。2002年至2006年,先後擔任政務委員及行政院研考會主委,2016年至2018年,再被任命為內政部長及教育部長。他為臺灣民主憲政發展、政府改造及永續發展的推動奉獻心力,並於臺灣及國際出版多部相關著作。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95-1996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前內政部部長
前教育部部長

2018 獲獎人

卜德為美國漢學家及中國史學者,以其中國法制史的開創性工作聞名。卜德於1930年取得哈佛大學學士學位後獲得獎學金至中國求學6年。1938年獲萊頓大學漢學博士學位。1948年傅爾布萊特計劃創立,卜德赴北京進行研究,成為首位領取一年期獎學金的美國籍獲獎者。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48-1949

賓州大學教授(第一屆赴中華民國之美國傅爾布萊特學者)

艾婕音女士是美國雕塑家、裝置藝術家和手工紙創作者,同時也是一名藝術評論家、教育家、作家及獨立策展者。艾婕音曾於菲律賓、日本、尼泊爾、巴西和臺灣等國任常駐藝術家。利用當地植物和天然素材創作,其作品結合了與觀眾的互動並將過程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她每年都會策劃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邀請關注環境問題的國際藝術家到臺灣。其作品獲獎無數,如紐約藝術基金會、中大西洋藝術基金會、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等獎項。

傅爾布萊特學年 2003-2005

視覺藝術家
策展人/藝術評論

卜睿哲為研究臺灣與中國事務的美國專家。曾任職於美國國會、國家情報委員會、美國在臺協會處長,四十年來持續積極關注東亞國際事務。現任其曾領導逾十六年的布魯金斯研究院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之資深研究員及布魯金斯研究院辜振甫暨辜嚴倬雲臺灣研究講座。其研究領域囊括東亞國際事務,尤其關注美國與臺灣、中國、日本、韓國之雙邊關係。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5-1976

布魯金斯學會
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

包德甫曾任泰晤士報駐西貢、東京、香港、北京和波士頓分社社長,以及駐華盛頓和紐約市記者。 1971年,他以《紐約時報》團隊成員的身份獲得普立茲新聞獎,該團隊發表了《五角大廈文件》,即五角大廈的越戰秘密歷史。 1982年出版了《苦海餘生》,並於隔年獲選美國國家圖書最佳非小說類獎。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1-1962

紐約時報資深記者

茅博勵博士的職業生涯致力於企業組織、高等教育及顧問領域的高階領導力發展和精進。曾任德州農工大學校長及德州農工大學系統校長。2002至2009年間,擔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和執行教育顧問,並為該校首位榮譽教授。他於2015年被管理心理學會選為傑出管理心理學家。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8-1979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榮譽教授
威埃勵企業管理諮詢創辦人

齊邦媛是著名作家、學者和中英文譯者。曾任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系主任,並榮獲國立臺灣大學英語與比較文學榮譽教授。她透過翻譯引介西方文學至臺灣,並將臺灣文學作品推廣至西方世界。 其於翻譯領域的卓越貢獻獲頒2009年第五屆總統文化獎及2014年行政院文化獎。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56-1957, 1967-1968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作家

邱正雄為資深經濟學家和金融專家,1996年時任中央銀行副總裁,被任命為財政部長。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由於他的妥善管理,臺灣得以度過該危機,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因此公開盛讚其為「世界最佳財政部長」。2008年出任行政院副院長。2009年退休後擔任永豐金控董事及最高顧問。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8-1969

永豐金控董事/最高顧問

林懷民於一九七三年創立雲門舞集。他經常從亞洲文化與美學中汲取靈感,創作出引發當代共鳴的作品。林懷民獲頒有「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美國洛克斐勒三世獎、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等國際大獎,及臺灣和香港六所大學的榮譽博士,並獲選時代雜誌「亞洲英雄人物」。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89-1990

雲門舞集創辦人

孫震,臺灣經濟學家、教育家、政治家。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防部部長、元智大學遠東經濟講座教授等職。現為臺大榮譽教授、臺大經濟研究學術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65-1966

前國防部部長
前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馬漢寶為法律學者及中華民國前司法院大法官,曾任考試院考試委員十年。1984年至2002年間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一生致力於研究國際私法及中西法律哲學,並於世界各地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如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奧地利科學院及維也納大學法學部,香港大學法學院,以及北京大學法學院等。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5-1976

司法院大法官

郭婉容女士先後獲得臺灣大學學士和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並於日本神戶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她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並先後擔任中央銀行副總裁、行政院財政部長、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及行政院政務委員。郭博士出任財政部長時,為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內閣部長。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1-1972

前財政部部長(臺灣第一位女性部長)

余光中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多棲文學家,共出版了十九本詩集和十二本散文集,文類橫跨詩歌、散文、翻譯和評論。在使用中文書寫的作家當中,余光中的散文展現獨樹一幟的幽默,於文學批評中流露睿智,並在詩中傳達出他對人文的關懷,因而廣受讀者的歡迎。

傅爾布萊特學年 1975-1976

國立中山大學榮譽教授
作家/詩人/教育家/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