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超跨域傅爾布萊特講座 6/20熱情開催

今年六月,學術交流基金會再次集結來自各領域之2022-2023美籍資深學者、研究員以及專業人員,來與我們分享今年度於臺灣所完成之傑出研究,以及在臺生活的有趣經驗。

 

本次講座內容涵蓋社會福利、人工智能、東亞佛教、漢字教學、琵琶奏曲與宋代思想,將邀請吳季芳教授(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社會工作學院)、林孟嫺教授(加州州立大學蒙特利灣分校)、蒙葦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張勝蘭教授(愛荷華州立大學世界語言文化系)、音樂家江柏榮以及傅斯邁學人(哥倫比亞大學)於講座中分享其寶貴專業與新發現。

 

日期與時間

2023年6月20日(二),下午2時至5時30分

 

地點

學術交流基金會三樓文化大講堂

 

線上報名

詳見下方按鈕

2

演講內容

吳季芳博士 Dr. Chi-Fang Wu:社會福利方案在何種程度能協助低收入戶家庭

吳季芳教授現為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社會工作學院博士班主任,吳教授的研究重點橫跨貧窮、經濟不平等和社會福利等議題。現為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客座教授。吳教授目前的研究探討了社會安全網方案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內容包括最能減少物質困難和提高低收入家庭福祉的福利類型和組合。吳教授有豐富的經驗,使用精確的統計方法分析縱向的行政和國家人口的數據。吳教授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工作學院榮獲社會工作博士學位。

在本次演講中,吳季芳博士將介紹家庭動態小組研究縱向數據的一些初步結果。這些結果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洞察力,以尋求一個強大的社會安全網系統來支持低收入家庭的不同需求。

林孟嫺博士 Dr. Jenny Lin:從金融素養、動物醫院再到人工智慧ChatGPT:與臺灣學者與學生建立研究合作團隊

林孟嫺教授現為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來自加州州立大學蒙特利灣分校,目前於國立政治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林教授出生於臺灣,榮獲愛荷華州立大學行銷學博士學位。林教授除了教職外,過去兼具獸醫師、神經科學家,行銷學學者等多元專業身分。林教授的研究興趣橫跨消費者行為學、消費者心理學、神經行銷學,以及廣告學,亦在行銷暨廣告學頂尖學術期刊中發表相關研究成果。林教授豐碩的研究內容對於行銷經理和相關從業人員,以及公共政策決策者發揮正面影響力。

在此次演講中,林教授將與我們分享這些合作團隊的組成經過、初步完成的研究成果,以及探討如何將這些寶貴的專業合作關係及友誼,跟著研究計畫延續到下一個階段。

蒙葦博士 Dr. Michel Mohr:內心深處的佛性-東亞文化圈中如來藏概念的起源與當前的關聯性

蒙葦教授於瑞士日內瓦大學取得宗教學博士,先後任教於歐洲及日本二十餘年。曾任美國夏威夷大學瑪諾亞分校宗教系主任,現為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蒙教授研究領域為東亞宗教和思想史,近期研究重心為中國佛教、倫理道德議題與普遍性。近期著作為《明治時代之佛教與一位論派的普遍性競爭》(哈佛大學出版,2014)。

此次報告蒙葦教授將簡述的假設:「如來藏」概念在東亞文化圈的引入,及其如何造成對人性的重新審視。在探討一些生死議題的核心之後,蒙葦教授將聚焦於《如來藏經》首次漢譯前後的背景,並討論「胎/藏」的譬喻如何代表救贖論,更進一步研討此項議題與佛性及當前社會的關聯性。演講尾聲,蒙葦教授將和各位分享做為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訪臺期間的主要活動以及研究成果。

張勝蘭博士 Dr. Shenglan Zhang:尋找漢字教學最佳途徑之旅-臺灣的寶貴經歷

張勝蘭教授現為愛荷華州立大學世界語言文化系副教授,負責中文項目一二年級教學,於密西根州立大學取得教育心理及教育技術博士學位。張教授的研究興趣包括中文教學法、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自主外語學習,漢字教學,其研究著重如何設計混合/翻轉學習環境以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調節的學習能力,如何更有效地教授漢字,以及語言教師如何貢獻和利用開放教育資源。張教授除了擔任《科技與中文教學》學術期刊聯合編輯,亦是《漢語教學研究-美國中文教師學會學報》期刊的編輯委員。張教授已在同行評審期刊發表19篇文章,在專業書籍上發表7篇。2021年榮獲愛荷華州立大學J.H.Ellis教學獎。

張教授感謝此次榮獲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獎項給予的機會,來臺訪學期間在各方面均受益匪淺,此次經歷對其人生具翻轉性的重大意義。在此次演講中,張教授除了將分享其針對漢字教學的研究計畫外,也會分享其在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一些個人層面的收穫及做出的微薄貢獻。演講內容將重點介紹其漢字教學計畫上的研究成果、未來計畫,以及此次訪學的心得體會與對社區的回報。

江柏榮 Baldwin Giang:後離散的場景-琵琶演奏與作曲探討

在本次的演講中,江柏榮會簡要地介紹其透過傳爾布萊特計畫來臺的兩項藝術研究。首先,將演奏三段琵琶創作曲。接著,將呈現他在臺灣創作的兩段錄音節選,分別為交響樂團,以及合唱團加打擊樂。然後江柏榮會簡單地介紹一下他的琵琶合奏作品「後離散場景」之創作過程,而其中一個樂章將於今年八月在阿斯朋音樂節上首演。

江柏榮是一位作曲家和鋼琴家,他亦是2023-2024年羅馬美國學院塞繆爾-巴伯羅馬獎的得主。 自2024年起,江柏榮被指定為路易斯維爾管弦樂團的駐團作曲家,他曾在卡內基音樂廳和交響樂中心等地有音樂演出。 過往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紐澤西交響樂團、法國巴黎當代樂團、英國室內樂團和荷蘭New European Ensemble樂團。江柏榮為耶魯大學畢業生,曾獲得莫里斯-拉威爾基金會的拉威爾獎、美國作曲家、作家和發行商協會的莫頓-古爾德和利奧-卡普蘭獎,以及高德姆斯獎的提名。 江柏榮目前也是芝加哥大學的博士講座。

傅斯邁 Mackenzie Fox:蘇軾是位「文人」嗎?一窺宋代思想史的分類架構

傅斯邁目前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四年級博士候選人,其論文研究探討宋朝思想文化,尤其著重於此時期理解思想及思想家之極大多元性的挑戰。傅斯邁現於台灣中研院歷史語言所從事相關研究。

蘇軾傳統上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前現代的偉人代表之一,然而,蘇軾對於文藝的價值經常持強烈的懷疑態度。此次發表將討論蘇東坡在傳統形象被封為千古第一文人的一些疑問,並提出一種概念化的方式,將蘇軾對於美學及其價值有關矛盾論點納入考慮因素。

Got a Question?

找不到您需要的資訊嗎?

本網站使用Cookie提升您的使用經驗並作為本網站效能改進之參考,進一步瞭解,請閱讀隱私